• 论群体性事件预防与治安基层基础建设

    莫德升;杨俊峰;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社会矛盾经特定诱因激活,就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政府应在群体性事件爆发之前做好矛盾的发现与化解、诱因的消除工作。公安机关要有效地预防群体性事件,就必须夯实基层基础,做好人员、经费、装备、信息和工作预案等五方面工作。

    2006年05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1 ]
  •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及其多维分析

    王战军;

    目前对群体性事件的含义还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群体性事件一词有一个由“群众闹事”、“聚众闹事”逐渐发展为“群体性治安事件”的过程。通过对几种代表性界定的研究和对群体性事件的多维分析,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由利益要求、观念主张相同或相近的群众形成群体,聚众以非法的形式或手段来主张合法权益表达意愿的,有较大社会危害性应依法妥善处置的事件。

    2006年05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4 ] |[阅读次数:87 ]
  • 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中的警察公共关系

    叶氢;肖定东;刘艳;

    群体性事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警察作为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加强对警察公共关系的研究是公安机关更好地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迫切需要。警察在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扮演维护社会秩序、保证公共安全的的角色,运用警察公共关系化解社会矛盾是可行的,开展警务公关的具体措施包括:牢固树立舆情观念和公关意识、严密舆情控制、及时开展应对公关及必要时现场喊话公关等。

    2006年05期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88 ]
  • 群体性事件中的对话研究

    何睿;张明刚;

    在目前利益多元、矛盾激烈、诉求途径有限的情况下,在矛盾双方或多方之间展开对话是寻求根本解决群体性事件办法的必经之路。而对话的本质是沟通、协商和理解。展开对话就是给予双方沟通的渠道,通过协商达到最小损害的结果。对话以合法、诚实、互信、守信为原则,以理性、合法、不超越底线为条件。不同的事件需要不同的对话主体,不同的对话主体会产生不同的对话效果。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对话具有多种功能和类型,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运用对话,以实现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效果。

    2006年05期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76 ]
  • 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指挥程序研究

    陈康;

    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研究中,贴近实战、定位于现场公安指挥员指挥程序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处置指挥程序在群体性事件处置实践和理论中极其重大的应用价值,群体性事件的一般处置指挥程序包括信息搜集研判与处置指令生成。

    2006年05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4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81 ]
  • 论我国侦查理念及其法治化

    毛立新;

    侦查理念法治化是侦查法治化的先导,引导着制度构建和侦查实践。侦查理念由侦查属性观、侦查目的观、侦查构造观等内容构成。侦查理念的法治化包括:侦查属性观由专政活动说、认识活动说走向执法活动说;侦查目的观由打击敌人说、查明真相说走向公平正义说;侦查构造观由敌我斗争模式、实事求是模式走向正当程序模式。

    2006年05期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59 ]
  • 论专案侦查如何打破僵局

    林维业;

    在专案侦查中,由于各种原因,常使侦查工作陷入一时难以深入开展下去的僵局状态。要打破僵局,推进侦查,首先必须准确地查明僵局形成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破解僵局的方法。

    2006年05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60 ]
  • 广东流动人口中的违法犯罪团伙研究

    李晓青;汪国华;

    广东流动人口违法犯罪从分布情况看,呈现明显的地域和行业特征。从纠合方式看,以地缘为主,大多结构松散,反应迅速。从主体类型看,分为外省人员主体型、省内外市人员主体型和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渗透型。从违法犯罪客观方面看,暴力性特征明显,违法犯罪类型多样化。这是因为少数地方和部门对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团伙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流动人员生活环境的改变,致使流动人员处于不受规制状态。流动人口的流动呈明显的无序性、盲目性特征,缺乏规范和引导。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存在打击盲点。应该切实提高认识,把打击、防控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团伙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与外省来粤务工人员流出地的沟通协作,构建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共管体制;突出重点,强化服务,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维权工作;整合资源,构建整体作战格局,提高打击、防控流动人口中违法犯罪团伙的质量和效率。

    2006年05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2 ]
  • 关于完善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思考

    柴艳茹;

    审判监督程序作为一种特殊救济程序,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和消极两面。经过调研发现,我国的再审制度存在种种弊端:申诉多,申诉难,缠诉缠访,反复申诉,导致诉讼秩序混乱;再审理由过于简单,可操作性差,导致无限再审,造成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终审裁判的稳定性和既判力受到影响,被判决人权利得不到很好保障,等等。改革应着重把握好如下问题:引入有限的禁止双重危险原则,确保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平衡;区分有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和不利于被判决人的再审,并分别设计相对应的再审理由;限定申诉主体和申诉期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缠诉缠访、反复申诉问题,等等。

    2006年05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7 ]
  • 诉讼调解的经济分析——以法院为中心

    杜丹;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下,诉讼调解是一种理性活动,法院在调解程序的选择和适用上不可避免地会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法院的自利行为与实现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的调解制度的根本目标之间常常会发生悖离。因此,我国调解制度必须控制法院的利益驱动,规范法院的调解行为,强化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和程序决定权。

    2006年05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60 ]
  • 从形式价值的角度看审判的合理性

    孙秀娟;

    西方学者威廉姆.露西教授认为:作为作出判决过程的审判首先应当是一个“合理的过程,”即审判应具有合理性、满足合理性条件。同时,审判作为能够引发国家强制力释放的行为必然应具有合法性。审判是法的实现的一个环节和独立的过程的前提,审判的作出具有理由;理由的归类即具有“真理由;”通过理由的衡量找出“不容辩驳”的理由。作为“合理的过程”的审判之“合理”体现在简单案件和复杂案件的审判中。

    2006年05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 ]
  • 人民陪审制的价值及改革

    吴宏逵;

    人民陪审制是法治与民主的一个连结点,有助于司法程序和裁判结果的正当化,有助于公民对审判活动直接有效的监督,也是法治精神向社会渗透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适用和发展欠缺一个平稳的社会环境,法律对人民陪审制度的规定缺乏连续性,法律对陪审员的职权设定同其专业素质要求存在内在矛盾,法律对人民陪审制度规定不完备,导致目前人民陪审制度在法律地位上的可有可无。应该完善人民陪审员的产生过程,优化陪审员的结构,增加参加合议庭的陪审员人数,加强人民陪审员的管理和培训,从而完善人民陪审制。

    2006年05期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9 ]
  • 谈建立我国公益性诉讼制度的可行性

    田亮;

    公益性诉讼是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类型诉讼。我国侵害社会公益的事件频发,但对于公益性诉讼制度法律却未确立。在司法实践当中,已有公益性诉讼出现,因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法院难以对此种案件做出处理。而理论界对我国是否应当建立公益性诉讼制度意见不一。从公益性诉讼确立的法理基础、宪法依据和现实依据等三个方面,详细论证了我国建立公益性诉讼的可行性,明确提出了应当在我国建立公益性诉讼制度。

    2006年05期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7 ]
  • 单位提供证据的种类与定位

    徐进静;范智欣;

    单位在民事诉讼中提供证据不应当定位为“证人作证”的行为,但单位有提供证据的资格,其所提供的证明文书是书证的证据来源之一。如此定位,有助于解决单位提供证据与证人概念的冲突问题,同时能够发挥单位作为提供证据者扩大证据来源的现实作用。对待单位提供的证明文书证据,应当区别情况分为公文书与私文书,并在认证规则上予以区别对待。

    2006年05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9 ]
  • 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

    丁晓春;

    合同的相对性是古典契约法上的重要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合同相对性原则在近代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其中首推第三人利益合同。我国合同法第六十四条也有关于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定,但是它仍然坚持合同相对性,不是真正的第三人利益合同。由于第三人利益合同在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2006年05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62 ]
  • 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

    梁晓春;

    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我国批准、加入了一系列禁止歧视的国际公约,但由于种种原因,就业歧视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传统观念的更新、相关制度的变革外,主要还得从法律制度上着手,借鉴国际反歧视立法之成功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2006年05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52 ]
  • 略论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完善

    何晓平;

    刑事保护是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的一种重要法律手段。我国目前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体系基本符合有关国际条约的最低要求。但在新形势下,这一体系面临着进一步完善的需要。完善这一体系的措施包括:提高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选择合适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立法模式、厘清基本相同商标与近似商标的界限、调整侵犯著作权犯罪的主观要件等。

    2006年05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3 ]
  • 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王维;

    刑事诉讼中,国家追求的目标是追究和惩罚犯罪,而对被害人来说可能更关注自身受损利益的恢复和补偿。然而,我国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保障被害人权利方面的立法非常有限,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的权利往往得不到保护。应借鉴西方国家维护被害人求偿权的立法和实践,结合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际,主要从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切入,从立法上完善刑事被害人对犯罪追诉权的法律保护,在司法上完善执行阶段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的相关措施。

    2006年05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0 ]
  • 道德诚信与法律诚信的法理解读

    方剑;

    诚实信用原则被誉为统帅整个民法领域的“帝王条款,”有利于保护与均衡民事主体的合法利益与社会利益,由此形成法益之平衡格局,并基于此推动商品经济的良性、健康、有序的运行。而这样一个目的价值的实现是诚信原则那复杂交织的道德属性与法律属性在博弈与契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动司法功能对社会经济关系作用的结果。

    2006年05期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50 ]
  • 外国人管理制度比较

    魏琪;

    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有权对在其领土范围内活动的外国人进行管理,包括对外国人的入境签证管理、过境管理、居留行为管理,以及对外国人的居留资格、移民事务和难民事务等进行管理。世界各国对在其境内的外国人管理既包括要求外国人履行相关义务,也包括为外国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保护和服务。我国改革开放之后,为了适应与日俱增的大量的外国人出入境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外国人管理制度。了解国外对外国人管理的成熟经验并加以借鉴,有利于我国与国际上通行的外国人管理制度接轨,将有助于全球化国际环境下我国政府出入境管理能力的建设。

    2006年05期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89 ]
  • 行政调查中的信息博弈

    谭正江;

    信息就是证据,传统意义上的证据和证据材料仅是其载体,所以证据的收集和确认就是特定案件信息的收集和确认,可以遵循信息论中的相关规律。在特定行政案件中,行政调查就是能证明特定案件客观真实性或证明特定案件事实具有法律真实性的信息从信源出发,被信宿所感知这一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博弈终了,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调查中的均衡解就是特定案件法律事实的成立。

    2006年05期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41 ]
  • 警察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分析

    袁广林;

    和谐社会追求的是社会均衡、协调、平顺的发展状态,但和谐的社会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和冲突,其本质乃对立之中的统一。而警察的价值就在于指导、归训、威慑和谐社会的对立面,维护、保障和促进社会和谐。

    2006年05期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1 ]
  • 民商法在公安执法中的地位研究

    胡宝珍;

    民商法的平等、权利保护、诚信等基本原则对树立人民警察的执法理念具有重要作用,对维护人民警察自身合法利益也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公安机关在具体执法工作中愈来愈多地应用民商法知识。因此,研究民商法在公安执法工作中的地位,有助于扭转以往公安工作重刑轻民的传统观念,提高警察的素质,更好地发挥人民警察的作用。

    2006年05期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9 ]
  • 对公安民警合法权益维护问题的理性思考

    李云昭;

    公安民警合法权益受侵犯的原因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舆论导向的失误和偏差;法律法规不完善,公安民警正当的执法活动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证;使用警力不够慎重,导致警民关系紧张;民警整体身心健康状况不佳;民警在执法活动中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等。应建立和完善公安民警权益保障机制;保障公安民警身心健康,落实从优待警政策;通过教育培训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加强维护民警正当执法权益的制度和法律建设;加速公安队伍物质装备现代化建设步伐,从而维护公安民警合法权益。

    2006年05期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3 ]
  • 资源互享 战略双赢——论借调优秀民警担任公安院校指导员举措的意义

    罗国文;欧阳梓华;

    建立选拔优秀民警借调公安院校担任指导员的长效机制,可以使公安院校长期拥有一支年轻的、富有战斗力的指导员队伍,有助于加强学校与基层公安机关在人才的交流、培养等方面的联系与合作,能使培养的学生更贴近公安实际,从源头上提高公安民警的素质,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能促进学校的学管乃至其他各项工作,提高学校的总体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被借调民警提高组织管理能力,更新公安业务知识,对于推动公安教育训练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创新,不断提高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2006年05期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 ]
  • 论当代公安歌曲的嬗变

    蔡天星;周玲;

    公安歌曲是以人民警察的工作、生活、心理等领域为题材内容的歌曲。公安歌曲起源于新中国成立之际的公安边防歌曲,在新时期大众文化的影响下发展为影视公安歌曲,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公安系统春节晚会和文艺汇演促成了公安歌曲高潮的到来。

    2006年05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5 ]
  • 对警务实战指挥的基础研究

    张兵;

    警务实战行动是处置各种案(事)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指挥则是实战行动成败与否的关键。认识警务实战行动指挥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和解决实战指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是贯彻公安部党委“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大练兵及警务实战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规范实战行动指挥程序、灵活处置各种危险情况、体现执法水平、提高实战效益、减少无谓失误和伤亡的具体措施,也是实现公安基层一线指挥员整体实战能力的需要。

    2006年05期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