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学

  • 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

    夏蔚;范智欣;

    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检察监督应当成为检察机关的基本监督职能之一,但如果只将我国特有的宪政结构作为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在理论体系上则显得不够完整。就我国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而言,其理论依据应当存在着权力制约、司法权威生成的合力以及权力对权利的救济等多维度的关系。

    2011年03期 v.28;No.130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64 ]
  • 传承与超越:人民陪审制的现代转型

    毋爱斌;吴斯;张花显;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制度,各地也掀起对人民陪审制探索的新高潮。然而,各地探索仍存在改革方向不明确等不足。在此,通过对各地探索的评述,提出人民陪审制的现代转型可以借鉴移植西方陪审制度,化解当前体制缺陷,整体框架上则可考虑充分借鉴国外参审制的成功经验,最终形成以参审制为基础、以陪审团的有限适用为补充的二元陪审模式。

    2011年03期 v.28;No.130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4 ]
  • 权利保障视野下的秘密侦查竞技化析评

    蔡艺生;

    秘密侦查指的是侦查机关采取隐瞒身份、目的、手段的方法,在犯罪嫌疑人不知晓的情况下,发现犯罪线索,收集犯罪证据,乃至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活动。秘密侦查的困境在于启动陷于随意、武装不能平等、裁判难以中立、程序无法公开、侦查行为的违法性和求真的悖论。现代司法的核心在于竞技,司法决斗便是此核心的集中体现。而秘密侦查具有司法决斗中竞技的理性品质,合乎竞技的经验理性。秘密侦查的竞技化有利于其正当性和合理性的充分体现。秘密侦查竞技化的理性构想包括:厘清秘密侦查的两大类别——任意秘密侦查与强制秘密侦查;规范秘密侦查适用条件与原则;设计秘密侦查的概括程序和细节规制;评断秘密侦查行为过程及其结果。

    2011年03期 v.28;No.130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9 ]
  • 程序正义视阈中的我国侦查程序

    吴振中;于洋;

    正当法律程序所包含的程序公正性与合理性的标准,实际上构成了人们所公认的程序正义理念的最基本内容。具有现代性的中国侦查程序理念并非都是本土资源自然生长的结果,但如果对西方现代侦查程序理念进行"照搬式"的移植,会使我国侦查程序成为诉讼诸多"病灶"的集中地之一。因此,应从侦查程序正义理念的基本价值为起点,在剖析我国侦查程序现状与缺陷的基础上,对未来侦查程序的构建提出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2011年03期 v.28;No.13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4 ]
  • 论辩护性证明理论的建构

    王春芝;

    辩护性证明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供证据证实其辩护性主张成立的诉讼活动。学界对被告人证明责任问题已有论及,对辩护性证明对象及其证明标准却鲜有研究,对辩护证明理论的全面研究更是寥寥无几。辩护性证明责任、辩护性证明对象以及证明标准等是辩护性证明理论中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它们是建构我国辩护性证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03期 v.28;No.130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5 ]

刑事法学

  • 论原因自由行为概念之除去——对责任主义的一种尝试性审视

    魏华;赵拥军;

    责任的本质在于非难可能性,是就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对行为人的非难。一方面,应是对行为人符合构成要件行为本身的非难(法益保护的手段)。因为在一般意义上,违法行为后的逻辑后果便是结果的无价值;另一方面,是对行为人造成的符合构成要件结果的非难(法益保护的根本目的)。因为行为人对由于其不法定向行为意思致使法益侵害或威胁这样一种结果的无价值。即"责任与行为同在"原则中的责任应当是对法益侵害的结果或威胁这一整体法律后果(当然包括行为)的非难,而非仅仅局限于对行为人实施构成要件所要求的定型行为的非难。在刑法理论通说已经将责任与行为同在中的"行为"限定为"实行行为"的情况下,通过对责任主义本质的另一种不太谦虚的尝试性重新审视,以行为人主观面的不法定向作用来决定行为的不法色彩,并在法益保护的结果无价值立场下,对不法定向行为(原因自由行为)进行归责判断,从而除去原因自由行为之概念。

    2011年03期 v.28;No.130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7 ]
  • 论我国精神病人刑事责任问题

    高瑞琴;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世界上其他国家也有关于该制度的规定。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有别于非精神病人,该制度的设计有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实践中,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理论和实践操作存在着一定的冲突,这种冲突需要从制度、工具和文化三个层面解决。

    2011年03期 v.28;No.130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5 ]
  • 汽车炸弹恐怖犯罪特征及新态势

    臧建国;

    汽车炸弹恐怖犯罪是以车辆为爆炸物载体,为了达成某种政治目标或恐怖效果而经常采取的一种犯罪行为。其表现出制作技术简单、容易隐蔽,难于发现、杀伤力大,破坏性强、袭击目标、地点不确定、爆炸影响面广的特征。目前这类犯罪呈现地域分布全球化、恐怖分子本土化、数量上升、多点连环爆炸态势明显、高科技倾向逐渐显现的新态势。

    2011年03期 v.28;No.130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7 ]
  • 基于刑事侦查的犯罪隐语研究

    王卉;

    犯罪隐语是一种涉嫌犯罪行为或自我保护的内部言语交际工具,蕴含着包括信息价值、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在刑事侦查过程中具有鉴别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发现犯罪线索、解决并案问题、预审讯问中可有效利用语言的力量及帮助我们科学管理、做好羁押、监管工作等作用,在刑事侦查中准确地破解犯罪隐语,是科学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在碰到不了解意义的隐语时,根据隐语语义相互之间的联系规律,及不同地区隐语的特点,用类推法辨析其含义。

    2011年03期 v.28;No.130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6 ]

民商经济法学

  • 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的法理分析

    姬新江;

    共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可分为外部责任和内部责任,外部责任即连带责任。连带责任承担以后就涉及到内部责任的分担和求偿问题。立法应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考虑合理确定侵权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赔偿的份额。

    2011年03期 v.28;No.13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4 ]
  • 论空间役权在我国设立的必要性

    许勇;

    现代社会,由于土地的分层利用、立体利用日益普遍,空间权制度在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建立。随着《物权法》规定了"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空间权制度在我国迈出了第一步。至于空间役权是否有在我国设立的必要,目前尚有争议。空间役权是空间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特殊的存在价值。空间权的设立,一方面是完善我国用益物权制度的需要,地役权和相邻关系都无法替代,另一方面是解决新的空间利用社会问题、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进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011年03期 v.28;No.130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2 ]
  • 南京政府中央银行之金融监管制度发展论——以国家法文本为中心

    李永伟;

    中央银行行使的包括金融机构的审批注册、发行准备的集中、金融业务范围的规范、收存准备金等各项金融监管职能,是近现代中央银行三大特定职能之一。1928年南京政府特设了"中央银行",意图使其成为近现代意义上超越于普通商业银行与国家银行的中央银行,对全国金融市场之主体及制度进行监管与约束,以控制金融制度结构为政府所用。但中央银行由于多种原因而一直空有其名,直至1942年,中央银行在政府主导下方进化为身具"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等职能的真正意义的中央银行,此前集体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国家银行群最终转向了专业性国家银行,南京国民政府控制下的垄断型金融制度基本成型,然而制度安排刚刚得以完成的金融市场却连同政治一起走向结束。

    2011年03期 v.28;No.130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4 ]
  • 浅析旧城改造中的正当程序问题

    李爱荣;

    旧城改造作为一种公共利益,是房屋征收的一种形式,适用房屋征收中的正当程序的相关规定。但是由于旧城改造有不同于其它房屋征收形式的特点,因而法律规定了不同于其它征收形式的程序。对于这一程序的内容,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管理条例》颁布之前,已进行了相关的探索,该条例在之前的立法和实践的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公告和听证等程序,在一定程序上弥补了之前立法的不足,但在知情权等内容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的余地。

    2011年03期 v.28;No.130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3 ]
  • 房屋征收行为中行政权力的滥用与约束——兼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胡明;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因房屋拆迁而引发的社会恶性纠纷日益增多,一边是不由分说的"强拆",一边是不惜以死抗争的"抗拆",行政权力的无限膨胀,对个体财产权的肆意侵犯,已成为我国在建设法治国家过程中必须正视的问题。伴随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出台,备受社会各界非议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也同时废止。新拆迁条例在限制行政权力,保障私权上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未达到一个相对完善的境界,可以结合新拆迁条例,从公共利益的界定、程序正义、公平补偿三个方面思考如何进一步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以真实保障公民的财产权利。

    2011年03期 v.28;No.130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3 ]
  • 劳工群体性事件及其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思考

    梁晓春;

    劳工群体性事件频繁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是劳动者在缺乏其他可行的诉求渠道来表达其利益诉求、解决其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源上消解、减少劳工群体性事件事件的发生,必须将劳工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纳入法制轨道,尽快完善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整合社会力量和资源,畅通、拓宽维权渠道,构建劳工群体性争议的纠纷解决机制。

    2011年03期 v.28;No.130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96 ]
  •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法律规制——基于对澳大利亚城市的考察

    彭德雷;

    垃圾,被称为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实效微弱,且显得步履维艰。以此相反,澳大利亚在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方面,则已经形成一套健全的体系,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有序进行。两种不同情景,引入深思。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发现澳大利亚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立法思路和立法创新、垃圾分类法律政策的具体宣传措施以及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处罚等法律实践,都可为前行中的中国城市垃圾分类法律规制,提供参考。

    2011年03期 v.28;No.130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4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114 ]

警察论坛

  • 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初探

    王宏宇;杨经录;

    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创新、实现新的价值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培育人民警察现代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要求。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主要包括思想教育工作创新、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道德建设工作创新、心理健康工作创新。这些内容的创新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警察的原则。

    2011年03期 v.28;No.130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74 ]
  • 网络问政:政府与媒介环境和谐的构建

    刘海中;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博客、微博为主要标志的新媒体的到来,媒介越发变得个人化,引发了人类既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形式、交往模式、整个社会结构及其组织方式的全面重构,人类社会也由此进入一个高速变革的时代。如何在现代执政理念中引入新媒体参与社会治理,从而构建政府与新媒介势力的和谐互动,最终构建社会和谐是本文追求的目标。

    2011年03期 v.28;No.130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6 ]
  • 群体性事件中警力整合战术研究

    黄伟强;

    依据实战经验和理论研究,群体性事件中的警力整合应遵循四大原则:讲求实效、权责对等、统一指挥、优化使用等原则。提出了警力整合的一系列策略,并详细探究了警力整合的方法,明确了整合后的警组类别及其任务。通过对警力布局的调整整合,将多个部门、多个层级的警力进行优化组合,以此提高警力的整体作战水平,使公安机关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更高效、更科学、更有战斗力。

    2011年03期 v.28;No.130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2 ]
  • 论群体性突发事件人群控制的一般原则

    蔡宏光;庄禄虔;蔡占魁;

    目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急剧上升的趋势,因各类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频率、范围及危害程度都可能成为危害和威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新动向、新问题。所以,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应从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稳定的高度,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管理、处置与指挥措施,坚持人群管理、控制的规范性原则;坚持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会同责任单位主管部门的处置原则。

    2011年03期 v.28;No.130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5 ]
  • 有效提升公安民警使用武器技能的对策

    黄国彰;

    警察使用武器打击犯罪是法律赋予的警察强制手段的最高层次。为了在警务实战中有效地使用这一强制手段,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警察自身的安全,每个警察都应熟练掌握武器使用技能。而当前我国公安民警使用武器技能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地方的民警是用而不练或练而不精,甚至不用也不练,这就给民警执法安全埋下了严重隐患,甚至因此发生流血、牺牲的个案。公安机关的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民警武器使用训练,教官应更新观念,提升执教水平,加强训练管理,认真严格施教,科学、有效地提升民警的武器使用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伤亡。

    2011年03期 v.28;No.130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7 ]
  • 警察擒拿格斗项目力量素质训练探析

    肖永伟;

    力量素质训练在警察擒拿格斗项目中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擒拿格斗项目特点,在训练中应该优先发展速度力量,并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文中分析了警察擒拿格斗项目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旨在为警察擒拿格斗项目的训练提供参考。

    2011年03期 v.28;No.130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9 ]
  • 从新中国警服变迁看广东警官学院历史发展

    黄丹黎;

    作为人民警察权力和形象标志的警服,见证着新中国警察各个时期的历史。与新中国同龄的广东警官学院创建60多年以来,同样与新中国警服的变迁息息相关,风雨与共。

    2011年03期 v.28;No.130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1 ]

当代公安文学

  • 从同一美学看当代文坛警察形象

    叶从容;

    中国当代文坛塑造了众多公安人员形象,流露出比较明显的同一美学特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具有同一美学形态的文学创作受到质疑,警察形象塑造呈现多元化态势;同时在大众审美品位的左右下同一美学色彩又得以强化,表现出类型化、通俗化的倾向。警察形象的成功塑造有待于对同一美学作扬弃,克服消费时代文学文本常有的浅表化和雷同化倾向,以求新的突破。

    2011年03期 v.28;No.130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56 ]
  • 浅论海岩公安题材小说的叙事特征

    肖绮雯;

    海岩一系列的公安题材小说在当代小说大众通俗文学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用"案件+爱情"、"冷艳"复加突破公安题材小说制造英雄呼唤崇高的原有模式,成功制造了一大批英雄民警和爱情英雄,用独特的公安文学视觉用执着的崇高审美开创出"因冷艳显得更浪漫、遇到热辣即回归理智"的题材叙事模式,成为当代文学大众文化中"最不雷同"的成功作家之一。

    2011年03期 v.28;No.130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5 ]
  • 下载本期数据